創作家

陳柏融 CHEN-PORONG
藉由觀察自然,尋找創作靈感,陳柏融在其間體會宇宙萬物自有一套運行法則,人們更應該抱持著開闊學習的態度,師法自然,讓生命更加圓滿。
當我們閱讀大自然延伸至陳柏融作品上的寫實刻痕,聆聽他述說自己的創作機綠,再也無法忘懷,這是關於大溪一草一木、屬於大溪常民的故事。

陳泓儒 CHEN-HONG-RU
從小在充滿雕刻與木香的環境中長大,比上一輩更早體會製造與創作間既互為表裡又彼此辯證的關係;他也了解到木雕後繼無人的危機,眼見老街上還是有人前來物色作品,只是製作師傅日益老去,因此他決定勇往這條路走去。

陳宥升 CHEN-YUSIN
「鏤空天王」,天生手指修長的他,刀具掌控度十分精準犀利,細部雕刻游刃有餘。
兄弟倆說,「我們創作最大的課題就是老爸」,父親引領他們薰陶木藝世界,學成後的唯一框架就是他,不管工法或題材難免有乃父風格。
陳柏融 簡歷
苦盡甘來 |
| 悟足福到 |
新綠 | 顯 | 洄瀾林業心 神雕巧藝情 |
|
|
節外生枝 | 生機 |
|
2006 桃園國際機場第一、二航廈「文化藝廊」展覽 臺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入選 (曙光) 桃園縣大溪蔣公行館藝文之家邀請個展 臺灣木雕協會桃園辦事處主任 第十屆裕隆木雕金質獎最佳創意獎 (展望) 苗栗木雕博物館漂流木「藝術 創意 生活木雕聯展」 冬戀小琉球運動嘉年華木雕藝術創作營邀請 大溪鎮公所大溪木器博覽會邀請聯展 景文科技大學邀請個展 |
2007 榮獲國立臺灣工藝之家入選之殊榮 榮獲臺灣工藝發展會傑出會員之殊榮 武陵心 木雕情漂流木雕刻比賽第一名(生機) 國立工藝研究所邀請「鬼斧神工木雕工藝展」邀請 情定小琉球漂流木雕刻藝術創作比賽第三名(生機) 桃園縣「台灣工藝之家」-陳柏融田園系列木雕個展 森雕諸羅嘉義阿里山林業管理處全國木雕藝術創作比賽佳作(生機) |
2008 桃園文化局邀請工藝之家創作聯展 臺灣工藝之家大展-自慢活New Lifestyle 榮獲臺灣工藝競賽傳統工藝組入圍(生之頌) |
2009 臺灣創價學會邀請「2009社區友好文化節」之木雕展 名(生機) 作 |
|
生機 | 生機 |
雕龍畔茶 | 雕龍畔茶 |
桃花源 | 生之頌 |
2016 桃園之美系列叢書編撰新書發表 國家文創禮品館-『悅木賞心陳柏融木雕創作展』邀請 榮獲桃園市政府評選桃園好禮入圍 台灣系列-桃花源 大溪文藝季系列活動『往日情懷、美哉崁津』木雕展邀請 桃園市及日本千葉縣締結友好城市木藝交流展『桃園木真面目木藝交 流展』邀請 |
2017 台灣文博會-桃園文創展區木藝交流展邀請 桃園機場捷運- A8站藝文中心啟用開幕首展邀請 大溪木博館家業永續-台日木工、漆藝交流論壇邀請 桃園市政府『亞洲門戶、桃園啟航』城市交流市長專用主禮設計開發 大溪木博館-木人茶趣茶家具與小木器創作展邀請 獲選文化部工藝中心『工藝之夢台灣優良工藝品-最佳造型獎』殊榮 雕 龍畔茶 |
2018 桃園農業博覽會桃園名品館金牌好禮店家商品駐館展售 台灣文博會-桃印文創展木藝交流展邀請 桃園文化局『木藝之都』新書發表 大溪木博館-大溪文藝季大溪大禧系列活動邀請 嘉義市文化局-嘉有溪客木藝復興雙城記系列展邀請 桃園市文化局首辦桃園文創博覽會邀請 獲選桃園一區一特色金牌好禮殊榮-世外桃園 |
2019 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台灣桃園展區邀請-木藝與食品結合共創新美學 大溪木博館-大溪文藝季大溪大禧系列活動產品設計開發 獲選總統府工藝品展覽『饗宴.幸福II』邀請展 (苦盡甘來) |
2020 文化部大大溪計畫概念展-生活未來式 邀請系列展出 |
2021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傳統工藝父子木雕聯展邀請 桃園市文化局-桃園市美術家邀請展 |

除了聞名遐邇的豆乾外,大溪更出產精雕細琢的木雕師傅,博得家具之鄉的美譽。出生在大溪老街的陳柏融,耳濡目染盡是雕刻之美,似乎冥冥中即注定走上雕刻之路。
十七歲那一年,陳柏融拜大溪匠師林清達老師傅習傳統木雕,三年四個月出師,隨即又跟著另一位老師學一年的手藝,自忖已掌握木雕純熟的火侯時自立門戶,從事寺廟的龍柱、八角柱、獅座、神桌、佛像等雕刻。
兩岸開放經貿往來之後,大陸進口的木製品以低價打入市場,彷如一股巨浪,打毀了大溪木器業的榮景,許多木雕師傅因而轉行,陳柏融也在這一波衝擊下重新釐定自己的事業軸向。他心想:三十歲身強體健,可以不眠不休趕工;四十歲體力逐漸下降,怎麼也比不上少年仔;五十歲眼花、力衰,還靠體力賺錢,越老是越沒競爭力,且僅賺代工微薄的薪酬……,加上傳統宗教神桌、佛像木雕有其侷限性,陳柏融評估後,毅然決然改走創作路線。
要讓自己的作品受肯定,參加創作比賽是終南捷徑!「我做了快二十年的木器,雖然自認工很細,但是,從來沒參加過創作比賽,剛開始還真沒勇氣參賽呢!」陳柏融如實地說。懷著點忐忑不安的心,一九九九年他踏出創作的第一步,參加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,一出手即入選。同年,又參加台中市第四屆大墩美展作品再獲青睞,一連獲獎讓他信心倍增。
陳柏融的作品多以荷花、牽牛花、絲瓜、蜻蜓、青蛙、螃蟹等田野動植物為主題。陳柏融表示,絲瓜的生命力很強,除了產量驚人外,老了的絲瓜還可以當絲瓜布用,枯乾了的枝葉藤蔓還可當堆肥,最令人意外的是,無須人類的照料,翌年它在適當的節候,萌發出新芽,展開新生命,一代傳一代!陳柏融從絲瓜體悟大自然的神妙,「師法自然」成了創作的取向。
大溪人無論小孩或大人大家都玩陀螺,陳柏融突發奇想,何不將陀螺當成一種景觀呢?於是他以大小陀螺串雕成〈奔〉。「奔」是一股力量,奔向理想、奔向未來,「奔」蘊藏著無限的可能!另者,凡是打過陀螺者,皆知陀螺在急遽旋轉的過程,有時當你以為它即將停止旋轉,卻意外發現它滾到另一個平面又不斷地旋轉下去。陳柏融以不同大小的陀螺漸次銜接而上,以〈扭轉乾坤〉暗示生命的各種可能!
〈展望〉是陳柏融參加「第十屆裕隆木雕展」的獲獎作品。他以鄰家的仙人掌為創意發想,雕出雁行於藍天的人字排列,由下而上漸層伸展的排列組合,意寓合群共融奮力迎向未來。
宋朝文人周敦頤〈愛蓮說〉描述「蓮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遠益清,亭亭淨植,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……蓮,花之君子者也。」
相較於周敦頤喻蓮為君子,陳柏融尊崇蓮藕的默默付出,其情如父母對子女之愛,因而刻畫出〈生機〉。泰半的人都只看到蓮花的美,拿荷葉、蓮子食用,但是,當荷花凋謝,荷葉枯萎時,生長在地底的蓮藕已在蘊含聚足動力與能量,新的生命再度從泥地崛起!
枯黃的荷葉上端,一隻蝴蝶落在含苞待放的荷花上,小蝸牛奮力往上爬!陳柏融以枯萎的荷葉喻折腰之謙;而小蝸牛一步一步往上爬,則是隱含步步高升,邁向光明之意。
豆乾是大溪的特產,陳柏融以層疊豆乾喻步步昇,東西南北鎮四方,官上加官福綿長等吉祥象徵與大溪豆乾芬芳傳千里的美譽。不少人幼時不喜食苦瓜,及長知悉苦瓜的種種好處,至此轉為情有獨鍾,〈苦盡甘來〉有著人生奮鬥的勉勵,也凸顯苦瓜苦中帶甘的特性。
生於斯,長於斯,陳柏融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,作品充滿著童趣與對生命獨到的見解。「人的一生有限,能夠將自己心靈的感受放在創作上,感覺很有意義。我真的很希望在大溪成立一個藝術村,讓早年離開雕刻的師傅重新歸隊,讓傳統的技藝傳承下去……。」陳柏融由衷地說。


1989 | 出生於桃園大溪 |
2005 | 師承知名傳統木雕創作家陳柏融老師,奠下傳統木雕根基 |
2006 | 大溪鎮公所大溪木器博覽會邀請聯展 |
2007 | 大溪鎮蔣公行館邀請展 |
2008 | 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父子聯展邀請 至善高級中學畢業 長庚技術學院邀請個展 |
2009 | 台灣創價學會邀請「2009社區友好文化節」之木雕展 |
2010 | 國定古蹟李騰芳古宅-大溪青少年木雕個展 |
2011 | 桃園國際機場航廈大廳「看見桃花源」特展邀請 財團法人大溪妙法寺快樂兒童夏令營木雕教學邀請 至善高級中學第39屆校慶木雕邀請展 |
2012 | 大溪武德殿「大溪文化、藝術陀螺展」邀請 立法院國會藝廊邀請個展 |
2013 | 遠雄大溪地「陳柏融-動靜之美系列」木雕展執行策劃 |
2014 | 桃園縣大溪鎮戶政事務所陳柏融木雕創作個展執行策劃 |
2015 | 獲邀「TAO's桃拾雜誌」專訪 |
2016 | 大溪街角館成果展及串連活動邀請 大溪文藝季系列活動『往日情懷、美哉崁津』木雕展邀請 桃園市及日本千葉縣締結友好城市木藝交流展『桃園木真面目木藝交流展』邀請 |
2017 | 桃園機場捷運- A8站藝文中心啟用開幕首展邀請 大溪木博館家業永續-台日木工、漆藝交流論壇邀請 桃園市政府『亞洲門戶、桃園啟航』城市交流市長專用主禮設計開發 大溪木博館-木人茶趣茶家具與小木器創作展邀請 獲選文化部工藝中心『工藝之夢台灣優良工藝品-最佳造型獎』殊榮 雕龍畔茶 |
2018 | 桃園農業博覽會桃園名品館金牌好禮店家商品駐館展售 台灣文博會-桃印文創展木藝交流展邀請 桃園文化局『木藝之都』新書發表 大溪木博館-大溪文藝季大溪大禧系列活動邀請 嘉義市文化局-嘉有溪客木藝復興雙城記系列展邀請 桃園市文化局首辦桃園文創博覽會邀請 |
2019 | 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台灣桃園展區邀請-木藝與食品結合共創新美學 大溪木博館-大溪文藝季大溪大禧系列活動產品設計開發 |
2021 |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傳統工藝父子木雕 聯展邀請 |

除了聞名遐邇的豆乾外,大溪更出產精雕細琢的木雕師傅,博得家具之鄉的美譽。出生在大溪老街的陳泓儒,耳濡目染盡是雕刻之美,似乎冥冥中即注定走上雕刻之路。
2008年3月則在「桃園縣政府文化局」的贊助下,在大溪二級古蹟李騰芳古宅舉行「父子木雕聯展」。他的作品多以田野間常見的花卉、植物、昆蟲或小動物,如:荷葉、葫蘆、絲瓜、黃金瓜、蝴蝶、青蛙、蝸牛、等為主題。陳泓儒表示,絲瓜的生命力很強,除了產量驚人外,老了的絲瓜還可以當絲瓜布用,枯乾了的枝葉藤蔓還可當堆肥,最令人訝異的是,無需刻意的照料,翌年它在適當的節候,自動萌發新芽,展開新生命,一代傳一代!陳泓儒從絲瓜體悟大自然的奧秘,「師法自然」成了創作的取向;柔美的線條造型,蝴蝶落在含苞待放的蘭花上;枯黃的荷葉上,小蝸牛奮力往上爬!陳泓儒以枯萎的荷葉喻折腰之謙;而小蝸牛一步一步往上爬,隱含努力不懈,一步一腳印,邁向光明未來。
由於擅長運用熟練的寫實技法,呈現不起眼自然界小角落的生命意象、因而作品中流露出對萬物、時序、人生的關照與領悟。

1994 | 出生於桃園大溪 |
2010 | 師承知名傳統木雕創作家陳柏融老師,奠下傳統木雕根基 |
2011 | 財團法人大溪妙法寺快樂兒童夏令營木雕教學邀請 至善高級中學第39屆校慶木雕邀請展 |
2012 | 大溪武德殿「大溪文化、藝術陀螺展」邀請 至善高級中學第39屆校慶木雕邀請展 |
2016 | 大溪文藝季系列活動『往日情懷、美哉崁津』木雕展邀請 |
2017 | 桃園機場捷運- A8站藝文中心啟用開幕首展邀請 桃園市政府『亞洲門戶、桃園啟航』城市交流市長專用主禮設計開發 大溪木博館-木人茶趣茶家具與小木器創作展邀請 獲選文化部工藝中心『工藝之夢台灣優良工藝品-最佳造型獎』殊榮 雕龍畔茶 |
2018 | 桃園農業博覽會桃園名品館金牌好禮店家商品駐館展售 台灣文博會-桃印文創展木藝交流展邀請 桃園文化局『木藝之都』新書發表 大溪木博館-大溪文藝季大溪大禧系列活動邀請 嘉義市文化局-嘉有溪客木藝復興雙城記系列展邀請 桃園市文化局首辦桃園文創博覽會邀請 |
2019 | 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台灣桃園展區邀請-木藝與食品結合共創新美學 大溪木博館-大溪文藝季大溪大禧系列活動產品設計開發 |
2021 |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傳統工藝父子木雕. 聯展邀請 |
陳宥升出生在大溪老街,耳濡目染盡是雕刻之美,從小深感興趣,注定走上木雕這條路,十七歲那年跟從台灣工藝之家陳柏融父親學習傳統木雕,從事木雕工作已有一年半載的時間,父親就說:「這條路已經很少人從事了,多了你們木雕就有人傳承了。」
我覺得對木雕的學習態度要像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往上爬,則是隱含步步高升,邁向光明之意。這就跟古人學武功一樣要先由初步基礎練好再慢慢提升難度,這樣才能奠定穩定而扎實的基礎。
